【江西上饒】稻蝦村里說豐年 |
2021-10-29 14:37: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江西省鄉村振興局 瀏覽量: 3098 次
我要評論 |
|  |
鄱陽縣茨山村村頭的小龍蝦雕塑
□ 映 星
一
回到闊別50年的茨山村,年逾古稀的王湘贛老人像是跌入了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童話世界:
一個碩大的小龍蝦雕塑屹立村頭,舞動雙鉗、憨態可掬;134幢拆除圍墻的庭院,粉墻黛瓦、綠意環繞;4000余平方米的知青廣場連著知青書屋、知青小院、知青球場、知青菜園,勾起人們對當年的記憶歷歷在目;近百畝的荷塘白蓮紅蓮交相輝映,棧道、涼亭可游可憩,緊依著村莊的瀝青柏油路,潔凈通達,沿著它開車十分鐘就到了前往省會南昌的高速公路入口;早起的人們將養在稻田四周水渠蝦籠里活蹦亂跳的小龍蝦收上來,放上冰塊、裝上車輛,運往江蘇、浙江、上!
茨山村當年是鄱陽縣樂豐農場茨山分場。樂豐農場原為福州軍區江西建設兵團第六團,先后接受上海知青2000余人、景德鎮知青600余人、本地知青600余人,其中茨山為第五連連部,居住知青300余人。王湘贛就是其中的一名上海知青。
1998年樂豐農場改為樂豐鎮,茨山分場改為茨山村。
田地相對寬裕的茨山人祖祖輩輩靠農田求溫飽、靠稻谷增收益,也被牢牢系在田畈上,總是跨不進富裕的門檻。
令老知青想不到的是,短短幾年,茨山村人均收入從2016年的5388元一下子躍升到2020年的31236元,成了鄱陽縣鄉村振興的產業振興示范點。如今的茨山村除了“知青村”的外號,還有一個遠近聞名的別稱——“稻蝦村”。
二
2017年,尚未脫貧的茨山村被鄱陽縣確定為該縣第一批秀美鄉村建設試點村。
盡管縣鄉支持,道路暢通了,環境改善了,但產業發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茨山田地相對較多,但死守農田雖溫飽不愁,卻致富無望。面對村里最豐富的資源、最大的希望,茨山人只能望“田”興嘆。
早年家住近江河,識得龍蝦智慧多!霸诘咎锢镳B龍蝦,一水兩用,一季稻兩季蝦”,村支書黃信文見的世面多,在電視和手機微信里看見過潛江等地稻蝦共作的做法,冒出在田里做“蝦”文章的念頭。但當他上門勸導大家在田里養蝦,通過稻蝦共作增加收益、脫貧致富時,村民都覺得是癡人說夢、天方夜譚。
黃信文一邊動員村里幾個條件好、思想活的農戶帶頭,一邊帶著村干部先學先試。他自己帶頭承包了30畝稻田,用“三顧茅廬的誠意,孔明借箭的智慧”引來稻蝦共作技術,僅2018年收入就達十萬余元,引得村里人刮目相看。
黃信文趁熱打鐵、因勢利導,給大家算起了經濟賬:一畝田種莊稼,扣除成本收入只有500元,而養小龍蝦收入4000元左右,是過去的8倍。稻蝦共作,能點“田”成金,在家門口的田畈上長出“富;ā。于是,當村里組織去湖北潛江學習養蝦技術,還重金請來技術員時,很多村民坐不住了,紛紛行動起來。
貧困戶徐冬春,父親過世早,弟弟常年神志不清,老婆疾病纏身,一家五口的重擔壓在他并不寬厚的肩膀上。這個勤快的莊稼人不甘心與貧窮為伍,學起了養蝦技術,2018年靠種稻養蝦,收入過十萬元,與貧困揮手說再見。
50多歲的熊國和當年反對稻田養蝦,嗓門最大、吵得最歡,還曾經為此上訪告狀,后來一口氣承包了60多畝田,收入20萬元,成了稻蝦共作的示范戶、土專家。
村民姜飛龍,前兩年只承包了20畝,去年一下擴大到106畝,收入超過40萬元,成為全縣稻蝦種養的典型戶,還到外村傳經送寶。
從“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到“喚起農戶同心干”,全村134戶幾乎家家吃起了“稻蝦飯”。如今一畝田的租金已達到500元,是過去在一畝田里汗流浹背辛苦勞作一年的收入,茨山村4000畝稻田因養稻蝦成了“香餑餑”,成了搶手貨。
昔日貧瘠的水田開始流金淌銀。
三
稻在水中長,蝦繞稻邊游。稻香蝦肥、相生相貴,茨山人構建稻蝦共作的生態系統吸引了越來越多人的目光,訂貨學技的外地人也紛至沓來。
鄱陽湖米業公司在江西鄱陽工業園區投資辦廠的同時,在茨山村建立了育秧和育(蝦)苗基地,他們看好茨山。
在浙江慈溪創業的樂豐人盛梅松放棄了在外跑味精銷售、年薪20萬元的收入回到了家鄉,種養龍蝦200畝,拉開了大干一場的架勢。
同樣在外創業的肖立冬,毅然放棄了過去的生意,一人承包了180畝田,把根扎回了家鄉。
村里建起了小龍蝦交易市場,成立了小龍蝦生產合作社。茨山人不滿足單一的稻蝦種養,幾乎家家都購置了插秧機、收割機,還有既能噴藥又能施肥的無人機,大家開始走出去承攬機械化農業業務。小龍蝦也通過線上線下賣到了上海、浙江、江蘇、安徽、湖南等地,很多遠在千里之外創業的鄱陽人和老知青在餐桌上能吃到家鄉的美味,分享到家鄉的幸福。上饒市人民政府把首屆鄱陽湖龍蝦節辦到了茨山村。鄱陽縣委、縣政府出臺了關于發展蝦蟹產業的扶持政策,計劃到2025年全縣養殖20萬畝,并引進湖南長沙文和里生態美食城開工建設,茨山將成為小龍蝦重要供應基地。
黃信文告訴筆者,鄱陽湖米業公司決定今年投資1.6億元建設智能化稻蝦育秧育苗,延伸稻蝦產業鏈條。
茨山人學會了使用互聯網交易、物聯網服務,休憩時也過上城里人生活:在知青公園散步徜徉,在文化小院書墨留香,在知青廣場跳舞歌唱,在文明實踐站觀影聯網,在人大工作站議事商量……
王湘贛幽默地對知青同伴感嘆:當年辛棄疾寫下“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為茨山村他要改為“稻蝦村里說豐年,聽取‘哇’聲一片”。
因為越來越富、越來越美的稻蝦村茨山會不斷給人制造驚喜。
“戴盔披甲舞長須,刀劍隨身一勇夫。莫道彈騰方寸地,自憑豪氣走江湖!贝纳,也將同小龍蝦一樣靠自信闖出一片更加廣闊的天地。 |
|
|
|
資訊分類 |
 |
|
|
|
|